昨晚參加了在 Adelaide Victoria Square 舉辦、對地震死難者的追悼會。在場大概有百多人吧,全是中國的。當時遇到了 Terry,
他問:「你怎麼來了 ? 你是中國人嗎 ? 」
我說:「是。」
他問:「不是香港的嗎 ?」
我說:「都一樣。」
他說:「沒有香港人來。」
我看一下四周,遺憾地真的聽不到廣東話,找不到香港人的蹤跡。那一刻我問自己:我應該感到慚愧羞恥嗎 ?
追悼會的內容是中英對照的。國語說一遍,英文又說一遍。會場一開始太嘈吵,都聽不清楚台上的人在說什麼。只知道大家突然靜下來,默哀了約三分鐘。我一直都找不到派蠟燭的工作人員,後來默哀完畢後,我找到了捐款的地方,便放棄了找蠟燭 --- 反正都只是一種儀式。當晚,大會邀請了 SA Governer 和 AU 的校長演講,又讓一位家鄉在四川的留學生在台上分享他的感受。雖然都是陳腔濫調,但我自知我可以做的就只有這些,所以我耐心地聽著台上的人說話。後來,有一組人上了台,唱一些勵志的歌曲。
快到尾聲時,台上的一個青年突然唱起國歌來。我說是「突然」,因為剛開始的聲音十分微弱、不齊整。說真的,追悼會的大部分內容都不太有感染力,一來台上的人有點「讀稿」,有點假;二來所有勵志歌曲我都從沒聽過,沒有親切感。唯有國歌,它,是全埸人都懂唱的,它,是我們愈唱愈大聲,愈唱愈起勁的。
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,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。起來,起來,起來。我們萬眾一心,冒著敵人的炮火,前進。冒著敵人的炮火,前進,前進,前進進。
現在看著電腦螢幕,大家可能認為這幾句句子沒什麼了不起。 但在當晚,一把微弱聲音,就帶起了全場中國人的回響。一首短短的歌曲,就掀起了所有人心中的那份熱情 。這,是多麼令人的震撼的一回事啊 ! 從沒想過國歌是這麼的有凝聚力的。
2 則留言:
很多華人在國外才能真正的體驗到哪裏是家鄉
有同感,當我身不在香港,才會覺得香港人特別親切。至少同一種語言,同一種心態。有時候甚至交換個不耐的眼神,就知道大家同樣地受不了台上的老師。
發佈留言